一、心理防护
面对突发公共事件,个体出现恐惧、紧张、惊慌等负性情绪,产生退缩和逃避等行为冲动,这些反应都是正常的生存预警和保护机制,目的在于促使个体采取适当的行为措施来避免并抗击外界对生命的威胁。但是,人们应该具有对自己心理进行调适的能力,并在平时注意锻炼自己的这种能力。
应急指南:
1、坦然面对和承认自己的心理感受。不必刻意强迫自己抵制或否认在面对突发公共事件时可能产生的害怕、担忧、惊慌和无助等心理体验,避免进一步造成对困难的害怕,对紧张的恐惧,对自己已经出现的消极情绪和行为不要有过多的内疚,对他人的消极情绪和行为也要给予一定的理解。
2、启动科学的心理调节措施。进行一些能让自己放松的活动,比如听音乐、看小说、休闲运动、收拾家务等等让自己感兴趣的一些小事情,在停工和停学期间最好避免让自己处于无所事事的状态,也要避免所有的话题、行为活动都围绕突发事件。
3、注意个人行为的社会效应。在言行方面应该更加慎重,尽可能考虑一下个人行为对社会的影响,以免在无意之中助长不良行为和风气。这是个体经历特殊考验走向成熟的一次锻炼机会,是社会责任感的基本体现。
4、不要失去对自己、对亲人、对朋友和对社会、对政府的信心,与此同时,也要用自己的信心去鼓励和激发自己、亲人、朋友和其他社会人士,在全社会汇聚形成一股积极乐观的精神力量。多多问候亲人、朋友和同事,情感支持会对缓解紧张、焦虑和抑郁非常有效:主动投入到社会公益事业中去会获得巨大的情感满足。
专家提示:
在遇到重大的突发公共事件时,个体应该及时控制自己的负性情绪反应,否则任其发展下去,再加上群体成员间的相互激发极有可能造成比实际损失大得多的人为损失,“人祸”就会大过“天灾”。